中華民族有著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在這歷史文化的長河中,一件件傳統文明的瑰寶展現在世人面前,傳統的紅木家具就是其中之一。紅木家具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它的制作工藝蘊含著濃厚的中華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紅木家具產業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整個行業也在不斷地完善。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各個企業的運作模式形態各異,產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一方是以追逐利潤為目的的商業化,一方是以傳遞傳統歷史文化為己任,很多企業沒有處理好商業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因此出現了很多問題。
傳統文化在市場商業化的今天,總是顯得那樣脆弱。很多企業扭曲了傳統的紅木家具文化,這其中就包括榫卯這一傳統技藝。
傳統紅木家具的榫卯結構與非紅木家具的榫卯結構是不同的,紅木家具的榫卯要更加復雜,工藝水準要求高,做工特別考究,其特點是通過凹凸的起伏,相互穿插,陰陽互抱,錯落有致,形成紅木家具的結構關節。
榫為凸,為陽,凸出的部分,即榫頭。
卯為凹,為陰,凹進的部分,即卯眼。(示意圖一)
目前整個紅木行業的制榫(榫卯制造)工藝有所不同,主要分為傳統榫和商業榫兩種。
傳統榫:主要是指明清時期的家具制榫工藝,是中式傳統哲學與力學、藝術、環境、材質相結合的產物和傳統制榫文化。是陰陽平衡的互抱,是立體構成的結構工藝文化。是科學,嚴謹,細作的態度體現,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藝術智慧的結晶,是高超博大精深的藝術和技藝的再現。(示意圖二)、(示意圖三)
相關閱讀:古代家具為什么不用釘子而用榫卯?
商業榫:是指相對于傳統榫而言,以企業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采取不合理的生產工藝,來控制成本的制榫工藝結構,是在傳統制榫的基礎上進行不妥當、故意的“簡化篡改”。嚴格意義講,商業榫也可以稱之為簡化榫。因此商業榫是投機取巧,偷工減料的結果和產物。(示意圖四)、(示意圖五)
紅木家具制榫工藝的好壞,影響著一件家具的質量和藝術品質,家具的外在款式和藝術形式如同人體的表面肉體皮膚,那榫卯就如同人體內在的骨骼關節處,它承載著外在的形式,其作用和意義之非常。
從示意圖二和示意圖四的對比來看,同樣是悶榫,其傳統榫和商業榫的制榫工藝是不同的。再從示意圖三和示意圖五的對比來看,同樣是束腰式抱肩榫就更是不同了。從商業榫的制榫方法來看,它沒有尊重和采用傳統榫的制榫工藝方法,過多的采用了板式家具的榫卯連接方法和其它不恰當的處理方法,榫卯被簡化,并采用了螺絲金屬等等不明輔料的連接處理。同時很多生產企業為了過多的壓低成本,進行投機取巧和偷工減料,各家有各家的招數,傳內不傳外,挖空心思的去“發明”這種商業榫的制榫方法,榫卯樣式更是五花八門,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因此一件紅木家具采用傳統榫和商業榫的制榫工藝的不同,就會影響著家具本身的方方面面。(示意圖六)
通過以上的闡述和對比,我們也不難發現,那就是傳統榫和商業榫在組裝合并后的外觀效果,基本是一致的。很多企業在工藝環節上,把重心放在家具的表面處理上,也就是后整處理,進而完成產品。雖然一件紅木家具的榫卯是隱蔽在家具的體內,是不容易被發現和看到的,但這考驗著一個企業在社會公德與利益之間的選擇。在當今追逐利潤最大化的今天,有些企業并沒有合理的保護和尊重這種傳統文化,隨之而來的是傳統文化被商業利益所篡改。這樣篡改文化的企業遲早會被市場發現,并最終會被消費者所拋棄。
因此,紅木家具行業需要重新疏理和審視,讓那些有良知的企業本著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和真正以弘揚中式文化為己任,繼承傳統的品質和文化,真正走上良性的發展道路。